不同小麥單獨研磨所得的免費品質指標按搭配比例計算的數值,與搭配后再研磨的小麥粉品質指標測試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指定專用小麥粉的搭配方案時,一般先將搭配的各類小麥分別用實驗磨(小麥面粉機組)研磨成粉,再將小麥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均勻進行相應的品質檢測。同時還要進行相應面制品的食用品質檢測,各項指標合格后確定搭配方案。
為探究小麥粉吸水率與其組成和制粉研磨強度的關系研究了小麥粉的總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等主要化學組成及強中弱3種制粉研磨強度對其粉質吸水率的影響.研究表明:小麥粉的吸水率與其破損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制粉研磨強度越強小麥粉的吸水率越高,且隨著小麥粉顆粒粒度的減小,3種研磨強度下小麥粉的吸水率均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為小麥加工工藝的調整和改進及小麥加工過程中不同粒度小麥粉的組合搭配和研磨條件的選擇提供了參考。
通過磨粉機與撞擊機對小麥加I在制品顆粒的粉碎實驗探索粉碎方式的改變對粉碎后顆粒的粒度粒度分布狀態以及相關品質的影響規律.實驗表明:不同粉碎方式制得的小麥粉激光粒度曲線均呈現三峰形態,其峰值高度隨被測顆粒的粒度而變化,破損淀粉含量相對較低;但對麩屑的破碎作用較強使用時應盡量減少入機物料的麩屑含量.對齒輥與光輥研磨后穿過同-篩網的物料進行粒度分析表明,齒輥研磨后大于50μm的顆粒體積百分比相對較高平均粒徑相對較粗破損淀粉含量相對較低.
生產專用小麥粉時,在采取小麥搭配的同時,還需要結合不同粉流的質量繼續擰組合,小麥面粉機組并與小麥粉搭配相結合生產不同等級、不同質量要求的專用小麥粉。